<h1>中国书画网</h1>
首 页
网站简介
历代书画家
近现代名家
当代名家
院士展厅
分类展厅
书画销售
人体艺术
书画知识
联系我们
 
最新动态
+ 艺术动态
+ 书画征稿消息
+ 全国展览获奖入选名单
+ 拍卖消息
+ 书画展览消息
+ 书画收藏
+ 艺术争鸣
+ 书画新闻
参展指南
我要参展
参展须知
 
 
 您现在的位置: 大中华书画网 >> 书画知识 - 张秋木版年画 购画者一冬数千人

张秋木版年画 购画者一冬数千人

出自:光明日报    发表时间:2010/7/9 21:50:14    点击率:1119

  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的张秋镇,通过运河和外界进行了广泛的经济、文化交流,带来了外地木版年画先进的制作工艺,也把张秋镇的木版年画销到黄河两岸和东北等地。张秋年画店春天印扇面画,销给制扇子的手工业者;农历八月底开始印年画,十一月初一挂牌出售。张秋木版年画这束民间艺术奇葩,生长在运河文化的肥沃土壤中,经历了六百年的时光和风雨。张秋木版年画中线条粗犷的门神、形象丰满的灶王等,为农村的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。

  【张秋木版年画】

  山东阳谷县的民间艺术奇葩张秋木版年画,自元代由山西晋南地区传入山东阳谷县张秋镇,至今约有600年的历史。张秋木版年画题材新颖、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,各种题材品种数量多达300多个。张秋木版年画的构图丰满、匀称古朴,人物造型夸张朴实,色彩明快沉着,刻版精细,线条流畅,简洁有力,印刷独特,做工十分考究。抗战时期,张秋木版年画艺人配合冀鲁豫文联文艺工作者,创制了一批新内容木版年画,宣传党的方针政策,鼓励了军民抗战热情。张秋木版年画2006年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  

  张秋镇的画店历来只坐庄卖画,阴历八月底开始印画,十一月初挂牌子出售,一个冬季来张秋镇购画的商贩多达数千人

    在山东省西部的民间美术中,阳谷县张秋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鲁西人民刚劲、朴实、豪迈、大方的人文特征而流传于鲁西大地,并促成了山东西部年画产地的发展,它与山东中部杨家埠年画相呼应,共同促成了山东民间年画的繁荣。

  阳谷县位于山东西部,因《水浒》中武松打虎景阳冈和狮子楼处于该县境内而名扬天下。张秋镇位于阳谷县城东四十华里金堤之畔,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穿镇而过,为昔日南北水上交通要道。相传张秋原称“涨秋”,因秋涨河决而得名,又因河屡决而治将涨字更名为张秋。宋真宗时名景德镇,明弘治间又因累漕河决更名为安平镇,但因与河北省安平县重名,而改回张秋。据清代康熙《张秋镇志》记载:“张秋在河上五方辐辏,商贾云集”故有“南有苏杭,北有临张(临清、张秋)”之称,清末民初约有居民两千户,七十二趟街、八十二胡同,为一个繁华重镇。

  张秋镇木版年画店的起源,据1963年时年68岁的源茂永画店主闫均振说:“张秋的年画店,是元代从山西传来。”这个说法是可信的。因晋商在聊城一带很多,山西晋南年画历史悠久,目前仅存的一幅宋金时代印的《四美图》即出自山西晋南,具有较高的水平。在张秋木版年画中既有晋南年画的残存,也有天津杨柳青年画的成份,年画产地间的相互影响,在其他产地也常见。

  在清代,张秋镇的木版年画店知名的有源茂永、鲁兴聚、景顺和画店等。据1947年冀鲁豫边区政府调查,在张秋镇一带的画店有:张秋镇东北三十五里卢屯的马子店、张秋镇西南八里庙的马子店、张秋镇东三里豆营的马子店、张秋镇城关锅市街的马子店、城关四门村的马子店、城南二十五里梁集的马子店、阳谷城南十五里魏那里的马子店、城南五里龙虎寨的马子店。此外,当时鲁西的聊城、东阿、东平、范县、筑先县均有年画店,共三十五家。

  由于当时将年画店改称进步画店,因此旧店号名称不明。清时景顺和的店主刘振升将画店由张秋迁往聊城(聊城当时为旧东昌府治),将店号“张秋景顺和”、“张秋景顺”改为“老店景顺”、“东昌景顺和”、“东昌景顺”,进而繁盛了东昌木版年画,有十多家年画店分布于聊城、堂邑、莘县一带,除了个别从张秋镇迁来外,有的画店还从张秋镇聘老师。东昌府年画是在张秋年画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。

  张秋镇年画店由于生产神马为主,故称纸马店或马子店,清末民初画店仍然很兴旺,1918年源茂永画店有二十五盘印画案子,鲁兴聚也相仿。当时源茂永、鲁兴聚画店资本雄厚,各有门头五间,雇印工、发货人员多达八十余人。源茂永一年最多印画四十八件纸(一千四百多令),张秋镇的画店一年印画达两千八百多令纸,数量可观。张秋镇的画店历来只坐庄卖画,阴历八月底开始印画,十一月初挂牌子出售,一个冬季来张秋镇购画的商贩多达数千人。年画除销售山东省西部和泰安、济南等地外,还远销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东北等地。

  每到入夏,农村便有一些专门从事换扇面的小贩,挑了带有扇面画、工具、浆糊的挑子,走村串巷给农民换扇面,而扇面主要销售给这些人和纸扎艺人

  张秋木版年画不但自成发展系统,其制作方式也有别于其他年画产地。张秋木版年画只套色不手绘开脸,而杨家埠、杨柳青等地年画早期均粉脸加工。张秋木版年画以其简朴独特的风格展现其艺术魅力。张秋木版年画的造型圆中见方、横向夸张、流畅有力、豪迈大方。人物造型眼睛窄长,鼻梁鼻翼瘦窄,形象丰满古朴,表情安详。

  张秋木版年画的体裁有十多类:包括门神、单座、娃娃画、扇面画、神马、画对子、画对子、纸扎画等。门神有大中小三种,当地称大裁、二裁、三裁,裁为裁纸之意,大裁是指过去生产的手工纸整开张,二裁为对开,三裁为三开,因门神中有武将执鞭,也称大鞭、二鞭、三鞭。门神题材大都取材于《三国演义》、《封神演义》及古代传说。单座门神有天宫财神等。

  娃娃画即房门画,以儿童为题材,有花篮娃娃、钓鱼娃娃、采藕娃娃、打猫娃娃、刘海戏金蟾等。扇面画取材于演义、戏曲故事。扇面画在鲁西很流行,它分色版和素版两种,有雅俗的不同。神马有泰山娘娘、观音、关公、灶王、钟馗、土地、嫦娥、河神、天地神等。画对子有八仙对子、花对子多种,用于灶马两侧和顶端。纸扎画用于丧事纸扎,有八仙等。

  由于折扇过去在民间很流行,从而使扇面画得到发展。目前在山东的西北部、中部、西南部均发现了扇面版,它出现于年画店与纸扎艺人处。年画店的扇面画大部分为套色版,纸扎艺人处印的扇面画只印线版彩绘。鲁西一带扇面画很流行,菏泽曾发现了数以千计的红船口印刷的扇面画证明了这一点。

  每到入夏,农村便有一些专门从事换扇面的小贩,挑了带有扇面画、工具、浆糊的挑子,走村串巷给农民换扇面,而扇面主要销售给这些人和纸扎艺人,年画店只印画不糊扇。年画店刻制的扇面画艺术水平高,以戏曲为主,人物多、有一定场面,有彩色、素色扇面画两种,而一般的扇面画场面小、单调、刻制粗糙。

  张秋木版年画用色多时达八色,有黑(亮青)、大红、二红(水红、桃红)、大绿(黄绿)、绛绿、丹红、黄(杏黄、槐黄)、蓝(紫)。有的六色,不用二红和绛绿。少则五色,不用丹红、二红、绛绿。张秋年画早期用自制颜色,用黑胭脂、蛋清制黑、苏木红、黄丹、槐黄、铜绿。民国后有的画店用品色,一般五色、多则六色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印制的年画中还能看到早期的色彩效果,色彩浓重。

  新时期以来,张秋木版年画重新得到重视,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,在广泛收集旧版的基础上,对个别残缺的色版作了修复,保持了固有的艺术特色

  张秋木版年画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,经过了一个兴旺发展的过程,随着社会的发展、铁路的修建和公路的畅通,水上运输逐渐被冷落,张秋镇的繁荣已不再现,年画随之衰落。

  早在1946年冀鲁豫边区政府对鲁西地区年画就很重视,在区党委宣传部下成立了民间艺术部(后改为民间艺术联合会)。1947年在阳谷县高村召开民间艺人座谈会,成立了民间年画研究会,着手对旧年画的改造和新年画的创作。调集了张秋镇等地的年画画工、刻工、印工、裱工,刻制了一些反映解放区军民生活的门画在解放区推广。

  随着解放战争南移、地方体制的变动,1950年有关部门将一批新年画版交年画店主闫均振带回张秋镇印刷推广。由于审美的差异,这批新年画未能普及,山东省最早的一次年画改革无果而终。新中国成立后,经历了历次政治运动,门神作为迷信品被禁,张秋年画几乎覆灭,除残存极少印刷品和少量线版外,在乡间偶尔有年画出现,但已是微乎其微了。

  新时期以来,张秋木版年画重新得到重视,阳谷县成立了专门机构县农村文化艺术中心,明确了以张秋镇木版年画第十二代传人乔振霞为主要负责人,对张秋木版年画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,再现历史的原貌,在广泛收集旧版的基础上,对个别残缺的色版作了修复,保持了固有的艺术特色。这对今天重新认识、研究张秋木版年画提供了可贵的基础,同时也为了解张秋镇的历史、政治、经济和促进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依据。

  谢昌一 (作者为山东省美术馆国家一级美术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)


 
 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广告联系 | 本站章程 | 版权声明 | 常见问题 | 联系方式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© 2008 -2010 汉唐书画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6093847号-1 
总部:中国·北京 事业发展部:广东·惠州  联系电话:0752-2356123 邮箱:zhsh5000@163.com
中国文明网